韩联社本篇文章4780字,读完约12分钟
1901—1931,贵州荔枝人,水族。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济南共产党的初期组织、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和领导之一。 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被国民党杀害。
1931年4月5日,在巨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和悲壮的国际歌中,一位著名的共产党勇敢地死在济南纬八路。 这位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 他是1931年3月寄给母亲的最后一本书,“30年间,没有志向的奈何日。 但我不惜先死,接下来不停地安慰九泉。 ”。
1917年,荔枝到济南的传说
邓恩铭出生于贵州荔枝贫困农民家庭,幼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学习。 6岁上补习班,10岁上荔泉书院读书。 1917年秋天毕业后,16岁的邓恩铭从荔枝县城出发,步行经过九阡、周观、三洞、中和、水龙、牛场,经过三郎渡口到达三都县,抛弃陆行舟,在三合大码头雇船沿柳江下海,从榕江渡广西柳江。 然后,在二叔的支持下,1918年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 中学毕业后,他坚定地成为了职业革命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邓恩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他积极参加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停课运动。 在共同斗争中,他与山东省立第一师团范学生王全美结成亲密战友,共同组织学生抵抗日本产品,反对卖国条约,积极参加推进、演讲、停课、示威等活动,成为学术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们联系了进步青年学生,于1920年11月21日组织了进步团体“激励新学会”。 邓恩铭被选为学会的领袖之一。 我学会了出版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激励新》月刊。 邓恩铭经常向“激励新”发表复印件,介绍俄罗斯十月革命,暴露社会黑暗,谴责旧礼教、旧教育等社会现状。
革命的道路是正义的
1921年春,邓恩铭、王极美等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济南共产主义集团,成立了济南乃至山东中国共产党的初期组织。 邓恩铭和王极美都担任集团负责人。
1921年7月,邓恩铭和王全美去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9月,与王极美等成立了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迅速发展到五六十人。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的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担任支部委员。 邓恩铭在山东区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党的组织、推进事业和工运事业。
1922年1月,邓恩铭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去莫斯科参加共产主义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1922年6月,邓恩铭从苏联回到山东后,一方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优势,另一方面致力于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发动山东工人运动。 他叔叔发现他参加了革命活动,又惊又怕,极力阻挠,要求他保护自己,追求功名。 他父母在家乡给他定亲,写信催他回家结婚,试图用这个挽留他。 邓恩铭都拒绝了。 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孩子主张既定,决不改变”。 他在革命道路上表现出义不容辞的崇高精神。
撒火种备尝苦难
中国共产党第二大以后,按照党中央会议的精神和党组织的决定,山东党的就业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 邓恩铭住在淄博煤矿区,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向工人介绍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的工人运动状况,让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与资本家战斗。 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了“矿区工会淄博部”,成立了淄博矿区的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繁荣了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
1922年底,邓恩铭在青岛成立了党组织。 1923年1月,日本归还青岛后,邓恩铭被派往青岛就业。 他为东镇小学教师公开职业,秘密地进行着推进事业和组织的迅速发展事业。 1923年末,青岛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担任中国共产党直属青岛支部书记。 1924年春,中共青岛分部改为中共青岛市地方执行委员会,邓恩铭担任书记。
1925年2月,邓恩铭组织青岛胶济铁路工人罢工,成立胶济铁路总工会。 1925年4月至5月,指导青岛纺织厂工人罢工,成为“五单位运动”的先导。 他还指导了四方机车厂的工人罢工和整个青岛市的工人罢工,组织了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的成立。 在斗争中,他每个人都发挥了组织和领导能力,在罢工中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1925年8月,他被调到中国共产党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担任书记。 1925年11月,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被捕入狱,受到残酷的折磨。 由于后来得了肺结核,党组织救助了很多人,可以出去看医生。 1926年6月,他再次秘密回到青岛,担任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员工。
1927年4月,邓恩铭去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去武汉向中央报告职工,在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进行讲解,介绍了山东工运、农运情况。 1927年8月回到山东省后,就任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在青岛和济南之间辗转,领导党组织展开斗争。 1929年1月19日,省委机关被叛徒告密破坏,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 他在法庭上和敌人进行了勇敢的斗争,指导了两次越狱斗争。 最初是在1929年4月19日晚上,只有杨一辰逃出来了。 第二次是7月21日晚饭后,由于地下党的应对,6人出狱,但他因遭受酷刑而身体软弱,行动困难,被敌人逮捕进入死刑犯牢房。 反动派恨他入骨,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恩铭依然大义,坚定不屈。 1931年4月5日,他和刘谦初、吴丽实等22名共产党员一起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
忧国勤俭民以表率
生长在贵州少数民族山乡的邓恩铭,在建党初成为代表世界最先进思想的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达者,是当时开辟天地的一代先驱中罕见的特殊人物。 这个水族优秀的儿子离开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贫困地区,去了外国租界所在的山东半岛,看到了体现的工厂和建筑,本人也暂时成为了“侄子少爷”,但目睹了惊人的巨大贫富差距。 当地日本工厂的情况,正如他在调查报告中所述,“工厂没有吃饭的休息时间,一边按铃一边吃饭。 “中国奴隶”、“亡国奴”是日监工平时骂工人的名词,打工人时拳头交加”、“冬天抓住工人的脖子,放在冷水管下面洗澡,鼻子流血,全身结冰时,那是日工厂的特刑。 ”。 正是这种特定的环境,才在“抱怨就响”的激情中引导他进入“五四运动”的呼声中。 他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可见的阶级和民族压迫,更加坚定了唤醒苦难麻木的工人自我解放斗争的意志。 凭借信念的力量,他以青春的热情参加了党的一大,在南湖红船上举拳为共产主义奋斗,然后从学校、工矿、监狱慷慨地去刑场,以满腔的赤诚实践了这个誓言。
邓恩铭参观苏联时,从面包分配标准看共产党员应该发挥的表现率作用,一生都这样要求自己。 他自己勤俭,与侵占党经费的腐败分子作斗争
1922年邓恩铭到达莫斯科后接受列宁的接见。 他在那里留下的一生中最难忘的印象是执行的每日面包分配标准:红军士兵2英镑、工人1.5英镑、机关人员1英镑、共产主义者3/4英镑。 因此,他决定了共产主义者应该做的表现率的作用,然后总是用它来要求自己。
担任山东省委、青岛市委书记时,邓恩铭负责过党的多项经费。 自己一直生活得很冷,每月来自组织的生活费也经常用来援助有困难的同志。 虽然在家多次向他要钱,但他回复说,“与生俱来的人不同,最讨厌的是名和利”,“只求个人衣食,顾不了家”。 他长期作为小学教师掩护,春秋都穿着那件灰色上衣。 去工厂活动时,他总是穿着粗布裤子的中国衣服,从外面看简直像个朴素的工人。
后人的印象
邓恩铭一生未婚,这位中共一大少数民族代表用了他30年的青春,照亮了无数接班人。 年6月3日,他侄子和侄子的孙女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时,依然感到骄傲。
追忆
家里的书对家人有罪恶感
记者和56岁的邓碧林取得联系时,他正在去乡下工作。 邓碧林是贵州荔枝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派出所的民警,他父亲邓恩光是邓恩铭的亲弟弟。
“邓恩铭是我的大伯,大哥,我父亲是第六个,他们的兄弟姐妹是六个。 ”邓碧林说。
快到端午节了。 邓碧林做完手头的工作后去邓恩铭的旧居看看。 住在贵州荔枝县玉屏镇日向途中,那棵200多岁的老榕树目睹了邓恩铭的童年和少年。 每次去故居,他都会在旧榕树下徘徊,想起伯父家的书。
邓碧林从没见过伯父邓恩铭,正是那本家书使邓恩铭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渐渐丰富和出色。 16岁时,邓恩铭去济南学习。 出发时,他用诗句说了志向。 “男人立志乡关,学业不发誓。 骨头埋何须桑梓地,人到处是青山。 ”。
到了济南后,邓恩铭在诗中说:“读书济世听鸡舞,革命决心大胆调味。 国家死的是福,在山栎上寿命很长。 ”。
之后,邓恩铭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吾人要完成事情,一定要经过大难、大难,达到吾人的目的。”
邓恩铭经常对家人有罪恶感,“孩子与生俱来的人不同,最讨厌的是名和利。 在外面流浪了两年,只能求个人衣食……我不分文回去,让男女老少贫穷一点,真是罪过。 ”。
邓恩铭坐过好几次牢。 在狱中,他又写了两封家书,说自己有出狱的希望,要弟弟妹妹学习读书。 组织越狱失败后,他写了一首诗《诀别》。 “30年间,志向奈好几天没有支付。 但我不惜先死,接下来不停地安慰九泉。 ”。
每次想起这些家书,邓碧林都警告自己,必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我感到骄傲
说到后世的邓恩铭我感到骄傲
邓碧林的女儿邓庆梅今年24岁,在荔枝县电视台做播音员。 邓碧林的儿子邓凯俊今年11岁,上小学5年级了。
邓庆梅说:“邓恩铭是我爷爷,他对我们子孙后代的影响一定有。 如果家里出现这样的前辈,我们会更加严格自己。 我父亲是中国共产党员,我的第二个也是中国共产党员,现在我和我表弟都是预备党员。 ”。
邓庆梅告诉记者,他三岁时来过济南。 当时,她跟着祖父母和母亲被济南有关部门邀请去济南。 “我第一次去五龙潭公园看我爷爷的雕像。 那时,我很骄傲。 我现在也为他感到骄傲”“我老家离邓恩铭旧居很近,以前上学,每天都经过邓恩铭旧居的前面。 每次去,都在心里接受教育。 ”。
轲闻
邓恩铭,国王尽美爱梅花
王全美的孙子王明华告诉记者,王全美琴棋书画并非不可能。 邓庆梅和她爷爷邓恩铭都是多才多艺的人。 据说王全美和邓恩铭最喜欢梅花。
王明华说,1922年1月,王全美和邓恩铭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之后,在各国代表团举行的联欢晚会上,国王尽美弹三弦琴,邓恩铭吹笛,两人合奏《梅花三弄》。 “我有两个女儿。 一个叫王继红,另一个叫王继梅。 我希望孩子能像祖父一样,成为傲慢的雪红梅。 这也寄托了我们对他的思念和缅怀”。 王明华说
独特的,邓庆梅的名字也有“梅”字。 邓庆梅说,她把这个“梅”字看作是对大爷邓恩铭的怀念。
我很遗憾
最后一个见到邓恩铭的后代刚去世。
“我大伯去济南学习是因为叫黄泽沛的二爷爷在济南当官员,写信让我大伯去济南。 当时我祖父的儿子黄幼云也去了济南。 黄幼云的女儿黄鲁妮今年86岁,出生在济南,见过邓恩铭。 ”。 邓碧林说。 “很遗憾,最后一个见到邓恩铭的子孙于今年5月去世了。 ”。 他补充了。 “邓家和黄家是什么关系? ”记者问。 “我的第二个祖父黄泽沛本姓邓国瑾。 他阿姨嫁给了黄家,没有孩子,所以把我的二祖父收养给了黄家。 黄幼云又叫邓恩寿,是邓恩铭的堂兄。 ”。
邓碧林说,1931年4月5日,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黄泽沛和邓恩寿前去收尸,花了50块大洋买了一口棺材,将邓恩铭身上的血迹洗净,安葬在济南城外的‘贵州义地’。”(记者 白鹏飞 特约记者 黄智义)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