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1148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机构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发表了第11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排行榜,其中出现了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起了关注和疑问 “中郡所”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据记者调查,自称“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的“中郡所”没有在民政部注册。 根据北京市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该所其实是普通企业,工商注册的全名是“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不是对外宣布的“研究所”,注册时间是1998年,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 ( 10月11日《京华时报》)
称,正规权威的“全国百强县评价”于2007年中止,但“中郡所”依然继续举办“百强县评价”,容易与原来的官方评价混淆,很多县市对此有关系 出乎意料的是,“中郡所”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的企业,如此受欢迎“全国百强县评定”,同时可以毫不客气地将国贫县纳入“百强县”,天方夜谭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猫呢?
国贫县有多穷? 就像被选为“百强县”的开县一样,贫困状况令人瞠目结舌:北部山区一点村民的土墙房间被秋雨冲刷,一部分已经坍塌,一部分积水,漏水严重。 苦草湾村等一些大村的平均海拔超过了1600米,村民吃水困难,依然自己挖池塘攒雨水生活。 道路不通,学生只能走路和骑马去学校。 这样的县也能进入“百强县”,不是“触目惊心”吗?
“中郡所”不是评价“百强县”,而是卖“百强县”。 也许付钱就能入选。 据相关人士透露,很多县市想提高在“百强县”排行榜上的名次,需要合作领取钱。 “《中郡所》官网上有“县域经济论坛”、“县委书记和县长论坛”、“地市州盟”等多个专栏,平时策划专题报道,收款标准为数千元至数万元。 ”记者发现许多县市领导人在这里发表了签名复印件。
买“百强县”的钱无疑是纳税人的钱。 但是,买的“百强县”显然没什么用,作为业绩可以给乌纱帽加砖。 否则,地方官员为什么知道是“一套”,还在里面吗? 记者在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发现,“进入百强县”成为审查的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把“争凯里先”作为下一阶段的任务。
“中郡所”为什么能把假的“百强县”弄得这么红? 为什么敢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公布结果? 其理由显然与监督管理部门的装聋作哑有关。 既然“百强县”的评定已经停止,现在又提出“百强县”,一定是假的,早就应该查一下了,其实“中郡所”很滋润。
买来的“百强县”能够作为政绩,而监管始终是“不闻不问”,于是,“中郡所”也就能够“光明正大”地卖“百强县”,这么多年,“中郡所”卖出了多少“百强县”,从中又使多少人换来了乌纱帽?我们期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