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2867字,读完约7分钟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全国老龄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约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4%。 但是,现在的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不能满足诉求。 今后十年,我们怎么养老? 国家应该对养老保障做什么?

最近,中国青年新闻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舆论中国网进行的调查显示( 8476人参加),86.4%的人期待在今后10年中国家投资于老人护理恢复。 回答者来自31个省(区、市),90后占14.4%,80后占48.7%,70后占25.6%。 民营企业的员工占28.4%,国有企业的员工占16.2%,事业单位的员工占13.8%,外资企业的员工占9.9%,农民工占5.2%,农民占4.9%,党政机关的员工占3.9%。

只有5.5%的人打算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

“养子知父母恩”武汉某国企员工李苑希望父母和公婆舒适地度过晚年。 在现实中,她和恋人工作很忙,双方父母只能轮流照顾孩子。 今年春节期间,7个月左右的孩子咳嗽不好,李苑的母亲照顾孩子很累,血脂很高,心脏病复发住院。 李苑要去医院陪妈妈,空回家看孩子,真的觉得自己不够。

在北京做零售业的郭媛最害怕父母生病。 “他们一生病,我和丈夫就不得不转身。 排列挂号和检查药物很麻烦。 ”。

郭媛的公婆住在河北衡水的老家,他们想带老人去北京。 但是他们家在六楼,没有电梯,老人上楼梯不方便,“我们不能换房间。 向他们租房也是很大的支出,老人怕给我们添麻烦,几乎不来北京。 ”。

调查显示,现在年轻人的养老问题具体是员工压力大,照顾父母的能力不尽如人意( 54.1% )。 多个老年人的养老负担( 53.4% )生活价格高,负担不起( 52.7% )父母不能照顾身边( 39.7% ); 养老机构不放心( 36.4% )护理、康复医疗不足( 32.8% )不能满足父母的感情需要( 31.5% )父母的老年人生活过于单调( 27.9% )养老机构不足( 24.7% )医疗费的异地结算很麻烦)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快速发展学院青年教师童潇指出,目前大部分青年是独生子女,经常不在与父母同一个城市,即使父母有能力办理工作地和异地医疗保险等手续,也很麻烦。 首先,在父母原来的居住地办理“户外医生”的手续,然后在孩子的居住地盖章说明,将来返回原来的居住地。 知识水平不高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太顺利。

现在青年打算怎么为父母送终? 前三名是让父母住在附近,在附近看护( 45.0% ); 和父母住在一起,自己照顾( 44.8% )定期看望父母( 27.3% )。 其次,给父母的赡养费( 20.3% )父母由工作城市照顾( 16.7% )为了照顾父母回老家( 20.3% )等。 只有5.5%的人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

"养老预期已经影响了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类型单位的人对养老的期待大不相同。 国企李苑说:“四个老人有退休金,有小病也没关系,大病也有医疗保险。 我相信他们老了的时候,社会保障机制会更完整,孩子也会变大,我们会变得更富有,养老不会更有问题。 ”。

郭媛对养老问题比较担心。 她说,民营企业几乎不需要年长的员工,很可能达不到退休年龄,很难负担四个老人。 她现在想趁着年轻赚更多的钱。 只有将来养老,才能抓住衣领抓住胳膊肘。

“养老预计已经影响了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张翼研究员说,进入不同类型的单位,不仅现在的待遇不同,而且退休后的差距很大。 这只会给青年带来造福职业规划的动机,寻求稳定,到目前为止会影响国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吧。 张翼指出,目前已改革到攻防阶段。 通常公司的员工是社会养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员工依然是单位养老,今后10年的国家应该竭尽全力处理这种差异,缩小不同单位、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养老差距。

调查显示,52.4%的人希望缩小城乡养老待遇差距。 43.3%的人想打破退休养老双轨制。

“养老问题是急需处理的民生问题。 』童潇建议,各地政府必须加大养老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也要投资于护理康复等行业,缓解护士的现状,减轻青年负担。

据调查,86.4%的人期待今后10年的国家投资于老人护理的恢复。

张翼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贯穿城乡间相对封闭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全国结算的保险系统。 二是年轻人父母有权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 父母只有能够进入城市生活,增加年轻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信任感,才能用心工作,为城市提供活力。

调查显示,64.1%的人希望扩大养老保障的范围49.2%的人建议愿意异地结算医疗费的35.6%的人允许与老人户口的孩子转移。

50.9%的人认为中国的未来以在家养老模式为主

一个呼叫器有红、黄、绿三个按钮,红色直通120,黄色连接在家养老中心,绿色连接96345便民服务热线。 这是童潇在浙江杭州上城区调查时看到的一键传唤器,设在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家里。 老人一按按钮,有关部门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尖叫声器只是终端,最重要的是整合政府的资源,有效地应对老年人的诉求。 ”。 浙江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丽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城区约1/4的人口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为了进行居家养老,社区建立了居家服务放心的在线平台。 从去年开始整合卫生局、教育局等8个部门的资源,为全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紧急救助等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

据马丽华介绍,社区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经济状况、孩子的赡养能力等,将老年人分为6类。 生活最困难的空巢穴,独居的老人每天可以享受2小时的免费服务。 最近三年,政府通过社区购买服务投入了近3000万元。 “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将这项服务从“优惠型”转变为“适度普惠型”,将政府资源转变为社区资源,诉诸不同的老年人,处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

调查显示,43.5%的人希望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

我国的将来以哪个养老模式为主? 在调查中,50.9%的人优先选择“在家养老”(老年人自己在家生活或和孩子一起生活)。 27.7%的人选择了“社区养老”(在社区设立日托机构或提供其他养老服务)。 21.4%的人选择了“设施养老”(住在养老院和其他专业护理设施)。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政府的任务越来越重,必须动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来处理养老问题。 ”。 孩子们建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可以倾向于养老行业.。 这些项目的具体执行可以交给共青团、妇联等中枢型人民团体组织,他们更好地理解民众的养老诉求,具有更强的组织动员能力。

童潇认为,城市志愿者活动也可以在大学某班提名几个老人,毕业时“传播”给下一个同学,以公益接力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养老。 在职青年之间互相帮助,成立支援志愿者时间银行,实现“我为你,你为我”。 (记者王聪聪)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