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1064字,读完约3分钟

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于18日正式开幕。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虽然公开显示了进步,但现在的公开方法与公众期待的“三公经费”“从哪里来、在哪里使用、发挥了什么作用”的目标还有差距。

截至去年,12个省公开了“三公经费”
,据媒体报道,除中央各部委外,全国有12个省对外公布了省级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

尽管如此,在一些专家看来,“三公经费”的公开存在“三公经费”的概念不明确、标准模糊、管理不规范等难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毛寿龙教授认为,“三公经费”的公开还不彻底,没有细分。 各部门只公开预算和结算,钱是怎么花的,去了哪里,不合理,公众完全不清楚。 “三公经费”的关键不是“有无”“或多或少”,而是一个标准问题。

省政协委员、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法水也认为,“三公经费”的公开是为了接受公众的监督,如果公众不擅长,监督就不会说话。 “三公经费”的公开要更加细分,需要一个标准。

“其实关于制定标准的问题一直在提出,但设定得低实际上也没有用,设定得高,老百姓肯定不会满意”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的王朝副所长也评价了在现在的“三公经费”公开中应该怎样的支出,该做什么。

国务院要求今年的“三公经费”不增加,中央部门自主压缩支出,对此公众鼓掌。 但是毛寿龙说:“今年各部门都在压缩支出,但不一定减少了。 不应该花的钱不管怎么少都不一样。 该花的钱不管多花。 ”。

“三公经费”的公开应该延长到县

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作为一个重要前提必须明确什么是“三公经费”。 社会上有人建议,“三公经费”是公款饮食、公款旅行、公共汽车的私人用途,取消“三公经费”。

王朝认为必要的“三公经费”支出不能取消。 例如,国家外交外事活动等发生的出国费用、访问外国人的接待费用等。 财政部每年有多项双边财经对话活动和会议、海外谈判和实务协议、外国财政部长访华等。

张法水表示,虽然《预算法》未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问题作出确定规定,但是国务院公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有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目前仅有中央部门和部分省级政府公布了“三公经费”预算,还远远不够,应该要所有公开,而且要公开到县级政府,这样才能更好地遏制“三公经费”超规格超范围滥用或挪用等问题。另外,国家对于“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定处罚政策或树立问责机制,必需要有刚性约束机制。(记者 邢振宇)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