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1811字,读完约5分钟
3月29日晚,通化矿业集团八宝煤矿在危险过程中发生煤气爆炸的4月2日,公司擅自组织下井救援,结果再次遭遇煤气爆炸。 经过4天的注水注气灭火,八宝煤矿井下火灾逐渐减弱。 但是据专家分析,11名失踪者没有生存希望,这次矿难死亡人数有可能从42人上升到53人。 4月7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赶到八宝煤矿展开全面调查,包括事故死亡人数的调查。
位于吉林省白山市的通化矿业集团八宝煤矿,员工3500多人,年生产核定能力300万吨,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国有大型现代化公司。 其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年底获得了国家安监总局评定的全国首批10家“煤矿安全文化示范公司”荣誉称号。
拥有安全“模范”光环的大型国有煤矿,为什么这么严重的事故还在持续? 八宝煤矿的血教训,使人们再次着眼于国有大型煤矿。 在4天内连续发生2起煤气爆炸的第一次事故后,公司无视禁令,擅自下井冒险,制造悲剧的死者名单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公司高管和技术工程人员,而且报告了死亡人数过少,
说到这个矿难,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痛恨,困惑! “八宝矿难,给大型现代化国有煤矿敲响了安全警钟! 》接受采访时,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学部长、吉林省政府决定咨询委员会的李北伟语气沉痛。
李北伟解体,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过去越来越多的安全生产关注转向了民间中小矿山。 实际上,少数大型国企依靠现代化设施,特别是多年未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产生瘫痪思想,相关制度和规定在执行中被弱化。
迄今为止通化矿业集团连续4年发生不负责任的事故,“不可能发生事故”成为了普遍的共识。 这也是八宝煤矿事故发生后,很多人感到吃惊。 回顾八宝煤矿四天的两起事故,都是在公司发现井下发生异常情况后,组织人员进井冒险,遭遇煤气爆炸。
“这表明公司不重视发现的危险。 ”。 某业界相关人士指出,特别是在第一次事故后,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性极高。 对此,吉林省政府已经有了确定规定,必须在专家小组提出确定意见和方案后再行动。 但是,4月1日,当井下监视系统发现井内冒烟时,公司相关人员无视省内禁令,不接受指示,不制定科学周密的方案,擅自组织人员进井冒险,疏忽和自负。
“原因之二是错误的政治学观点遭殃,面临着危险的状况,公司领导首先考虑保护资产而不是员工的生命。 ”。 李北伟说。 在八宝煤矿,参加救援讨论的员工也说,为了紧急情况下井救险是当务之急,是因为“保矿”的想法迫在眉睫。
这个煤矿的员工说:“当时我们手头有六七个方案,通过专家小组的研究论证解决。 等待的时候,发现井下的一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派专家调查,发现有烟,害怕引爆矿。 因此,矿上的主要领导人研究了决定,立即采用挂风帘挡住风的方法,防止了火风压的产生,使全井废弃。 这是因为没有和上级商量,擅自派遣包括两名矿指导者在内的救护队员,分成两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爆炸。 ”。
李北伟说,面对危险情况,民间业主最关心的是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对他们来说,死一个矿工意味着赔偿几十万元。 失去矿井、矿山可能会遭受数亿元甚至越来越多的损失。 国企老总最想的可能是如何保护公司资产免受重建,保护自己的业绩不受影响。 虽然出发点不同,但结局是一样的,忘记了生命才是第一,忘记了“以人为本”。
也许是继承了这种偏差的政绩观吧,八宝煤矿也涉嫌“过少报告了事故的死亡人数”。
根据迄今为止公布的数字,3月29日第一次爆炸造成29人死亡,据吉林省事故调查组透露,“329”事故中实际上有36人死亡,有隐瞒7人的嫌疑。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死亡人数超过30人被认为是“特别重大事故”,众所周知,这意味着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更严厉的责任追究和更严厉的法律制裁。
三分之一的受害者是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因此八宝煤矿“暂时恢复生产不容易”。 但是,进一步勒住胳膊是因矿难永远消失的生命……特别是在第二次事故中,虽然可以不用,但由于人为的理由,10条活着的生命无辜地落下了。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这类煤矿就曾暴露出过一点问题。比如有的国有公司改制后,政府与原属公司互相推诿,不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有的公司做大了,地方不敢管,安全监管人员进不了门……八宝矿难,为这些国企大矿敲响了安全警钟:安全无小事,安全不认人!(记者 彭冰)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