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4823字,读完约12分钟

上世纪30 年代初,河北定县,晏阳初(左一)和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同事们在一起。图/ 杜克大学图书馆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时采用的识字课本《农民千字课》。 图/fotoe

20世纪1920~30年代,中国有农村建设运动。 其代表作之一是《海归》晏阳初率领的“定县实验”。 不断的外战和内战终于浪费了一代知识精英的乡建设努力,但先辈们的理想却被后人遗忘。 时空可以断开,但理想情况下可以找到接力跑

本刊记者/黄艾禾
晏阳初对大家说:现在90%的中国人生活在卫生状况极其落后的环境中,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清洁,很多人一年洗一次澡,无论男女老少都生病了。 如果我们这样的人不负责帮助他们,谁又要负这个责任? 你们现在在东亚条件最好的医学院学习,在设备最好的医院工作。 如果你们喝水思源,你应该认为你们所有的优越条件是饱受痛苦的农民为你们创造的。

这个报告改变了陈志潜的人生。 之后,他成为晏阳初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平教总会)的卫生教育部主任。

那一年,晏阳初38岁,学历辉煌海归: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当时,在他那样的海归背景下,追求体面的美差成为高官并不难,但他的头衔是:平教总会的总干事---这是依靠募捐化缘的公益性清贫组织。

不当官,不发财,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辛苦的大众,是晏阳1919年从美国学习回国时创立的志愿者。 立志要追溯到“一战”时的欧洲战场。

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中国宣布加入协定国一方,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了很多华工去欧洲从事战场支援。 1918年从晏阳初耶鲁大学毕业后,前往法国,担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为欧洲战场华工提供志愿者。

晏阳初有很多时间为这些不识字的华工们写家信。 后来,他认为与其帮助他们写作,不如教他们读写再自己写。 他自己做了“千字科”,都是从华工们最常用的字和报纸上最常用的词中选择的。 当时的情景,在晏阳第一次晚年的回忆中有生动的记述。 “我用石笔写在石板上,他们用右手食指在大腿上画画,眼睛闪闪发光,嘴里念数。 那个认真而真挚的样子,是铁石心肠的人,看了也很感动。 看到他们那么热心学习,而且学到的东西很快就能有用,心里很高兴。 表面上,我在教他们,实际上,他们告诉了我人生的方向。 ”。

博士下乡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晏阳起初像说教者,他到处演说普及,动员人们和他一起服务中国农民,振兴中国农村,建设新中国。 他遇到了多个同志。

陈筑山16岁时报考秀才,在日本、美国留学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第一届国会议员。 他听说晏阳开办的民营学校96小时能读完《千字课》四本书,吓了一跳。 他说,中国的平民有这样伟大的潜力,为了新中国,我们必须有新公民。 我以前参加过反袁先生的革命,是消极的行动,不是建国的根本。 于是,他辞去了北京法政专科学校的校长职务,成为了平教大会的平民文学部主任。

有一次,当时横行北京的奉系军阀租借没收了陈筑山,晏阳最初花了两天时间沟通,最后找到了张学良那里。 晏阳第一次去看守所接我的时候,陈筑山发现在那里让两个士兵认识字!

郑锦在日本留学过10年,是梁启超的好朋友,后来担任了平教总会的视听教育部主任。 平教总会生活教育主任冯锐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回国后在南京担任东南大学教授。 晏阳第一次见到她时,教什么农业? 中国农业还是西方农业? 冯说我教的恐怕是美国农业。 晏还不试试中国的农业吗? 半年后,冯锐辞去了南京的教职,北上加入了晏阳的第一支队伍。 她说:我曾经忏悔,我在中国、美国、欧洲研究农业,教过农学也有四年,同时也是农学院的院长,但我至今没见过中国的农夫!

在晏阳首次平教总会上,冯锐这样的洋博士不胜枚举。 负责社会调查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李景汉。 负责乡村技术部的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博士刘拓。 从法国留学来的孙伏园,在情报界被称为“副刊大王”,就任当时平教总会创立的《农民报》的主编。 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熊佛西,按照晏阳初的承诺,为平教总会编制了很多农村剧。 另一位哈佛大学博士邓士英就任文学部干事,成为平教大会最长成员的这些洋博士们,本来有体面的职位和丰厚的收入,但他们乐意放弃这一切,在晏阳初离北京200多公里

十几世纪的飞跃

选择定县作为平教总会的实验基地,晏阳初深思熟虑。 晏阳初的想法是教农民写字,但这只是他振兴中国农村计划的第一步。 其次要在农村普及科学,全面提高卫生健康水平,丰富文化生活,进一步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他正在考虑建设“全国模范”模板。 这样只在几个村庄做的话,影响太小,选择一个县的环境是合适的目标。 “人力物力集中在这个县界,从事一百二十年、更三十年,可以使这个县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建设的必要典型”。 这时他和同事们知道定县有地方高级化的米迪刚,已经在定县耀城村做了很多开化民智的事,比如开学,创办自治公所,演讲社,图书馆等,在内战中被破坏了。 晏阳初认为,定县离北平不远,位于华北一带的中心,交通方便,改良的结果容易传达。 这里有米迪刚翟城“示范村”的基础,确实是理想的地方。 他刚和米迪见面,一拍即合。 1929年,平教总会全部迁到定县。

从北京到定县,当年坐火车,需要走六个多小时。 但是正如晏阳初指出的那样,这几百里的距离“真的超过了十几个世纪的时间”。 历史以来,这是中国读书人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回到农村”“回到民间”的口号,晏阳最初要求同事们和农民一起起居,成千上万的人无法在定县形成“小北京”。

1929年7月,晏阳最初把自己的家人搬到了定县,同事们也移居了家人。 实际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原来他们在北京过着富裕的生活,来到这里不仅工资减少了一半,而且上孩子学校成了问题。 北京的他们可以出去坐车,可以来这里骑驴,甚至不能洗澡。 即使博士们自己主动牺牲,他们的夫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陆续有离开定县的人,还有更多的人进来了。 据统计,1935年,平教总会定县员工达到最高峰500多人,除了洋博士,还有国内大、中学毕业生、各路热血青年。

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只是参加“定县实验”的第一步。 如何与农民交往是博士们真正的课题。 多年来他们在课上教书学习,但一看到农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农民看到了来自这些城市的洋学生——晏阳初的妻子是金发碧眼的中西混血——可以看出他们的警戒和冷漠。

晏阳第一条突破路线是经过乡村的长老。 通过米迪刚,他们同意先说服村里的长老们接待他们。 然后他们去见长老。 他先问了一个问题:村子里有多少人读写? 一般得到的回答是一两个。 为什么这么少? 长老回答说我们没有时间读书,我们很穷。

晏阳一开始,如果一天只看一个小时的书,你们也讨厌吗? 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 一本书是三分钱,全部四本教材是一角二分钱,想想就可以用一角二分钱阅览中文文件了。

下一件事是农民自己的事。 长老们鸣锣召集全村的人开会,晏阳初他们向大家解释了民校的事件。 说明结束后,他告诉村民们,谁想去我们学校? 大部分人都举手了。

那时晏阳又问:你们有些体会看书,谁能当老师?

村里几个读过书的人举手了。

晏阳初有分解:这些有文化的男女村民自愿当老师,决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他们想得到人们的尊重。

事实上,晏阳开办的民营学校,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由来自城市的老师教的,大部分是当地人担任教师。 当然,这些教师没有教过大人,所以需要事先由平教训练。 从这样的平民学校毕业后,也可以教别人。 晏阳最初被称为“导生制”。 就这样,平民学校在定县全境开花,全县472个村子开设了470所民间学校,发行了300万册《平民千字课》。

四大教育

开设平民学校,教农民读书写字,只是“定县实验”的第一步。 晏阳起初发现,如果农民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善,生活问题处理不了,他们就会慢慢失去读写的乐趣。 晏阳初认识到,改造为乡村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文艺教育、生活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这四种教育。

冯锐主办的生活教育一方面宣传农业新技术,引进优良品种。 比如从燕京大学引进纯种旁支猪与当地猪杂交,从著名的美国来杭鸡也是在那时引进的。 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陆燣钧博士当时负责在当地寻找优秀的鸡种。 连续几天掉下来空后,他突然发现了理想的鸡,意外有一个人扑了过来,吓了在场的鸡主人和所有村民。

另一方面,平教大会与高等学校合作,第一合作机构是清华学校的农科,清华派遣当时的教务长梅李继亲到定县考察,承担园艺和病虫害两项任务,在清华定县耀城村建立了试验场。

在卫生教育中,平教总是为乡村建立简单经济实用的乡村保健制度。 他们训练乡村保健员,工作日以预防为主,打预防针,为村民治疗轻微疾病。 另外,设立区卫生所、县卫生院,逐步升级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农民。

关于文艺教育,以识字教育为基础,展开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 特别是新创作的戏剧很受欢迎。 晏阳初最得意的是农民们后来自动出钱给村子建了剧场——那和从以前就传到舞台上的不同,原来舞台上的农民们只能站在舞台下面看,这个剧场是圆形的,容纳了坐了好几个面的观众。 晏阳最初参加了剧场的开幕式,并赞不绝口:“意义重大,远远超过万里长城。”

但是,在四种教育中意义最深的是“公民教育”。 这里已经提到了政治制度的改革。

农民收入增加后,晏阳初们发现他们辛苦的收入将遭遇残酷的高利贷:每次春播需要资金,农民都要高利贷,一到收获季节,为了还债又要廉价出售谷物。 因此,平教经常帮助他们组织农民经营信用社,谈判银行以低利率向农民贷款,收获季节时,组织运输合作社,直接把粮食运往碾米厂。

其次,晏阳首先要改革现有的行政法规。 他的计划是在定县建立一个基于民办学校学习者核心的市民服务团。 根据公民服务团,设置乡镇改造委员会代替现有的镇公所,该乡委员会由当地老年人和小学老师选出,选定后由县政府任命为乡镇长。 为了防止该委员会滥用权力,并设立和监督乡镇公民大会,公民服务团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均衡乡委员会,服从乡委员会的日常指挥。 这个制度已经有几个三权分立互相平衡的意思。

那么,县级行政法规要改吗? 怎么改变? 晏阳初已经在考虑好几步的计划了。 首先,他引进专家学者成立县政委员会,遇到重要政治事件时请特别参加另外设立农村改造指导员,任务是上意下达,上启下。 然后建设地方自卫组织,县长兼防卫团的大队长,乡下有区队、分队。 在此基础上,1935年2月,定县政府改组,河北省县政研究院实验部主任霍六丁兼任定县实验县长。

制度上的改革比帮助农民识字难得多。 本来在晏阳最初的构想中,这个“四大教育”要想继续下去,需要在定县工作10年20年至30年,但他到第七年才有才能,战争来了。 在1937年卢沟桥事件中,定县的实验结束了。

理想主义耕作之地

晏阳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县。 他的下半辈子经常在海外打转,他的中文总是带着川音。 但是他也认为他属于定县,这片土地融入了他的理想和热血,他把定县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当时他设想把定县建设成全中国的样板,推进全国乡村的复兴。 定县的实验被迫中止,但在当时的中国,博士去乡下,复兴农村已经成为风气,在山东邹平,有梁漱溟主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希望提高儒家理念的精华拯救中国农村。 江苏昆山、黄炎培创立的徐公桥乡村改善试验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曾势均力敌,参加这项运动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达600多个,建设了各种实验区1000多个。

虽然持续不断的外战和内战使得一代知识精英的乡村建设努力终被蹉跎,但是先辈们的理想并没有被后来人遗忘。今天的定县,当年“平教总会”的多个遗址被人们精心保护下来,那里仍然是理想主义者们的耕耘之地。时空可以阻隔,但理想这种东西,总能找到它的接力火炬手。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